金杯理論是什麼?用科學理解咖啡風味

也許你有聽過咖啡沖煮的「金杯理論」,但它究竟代表什麼?金杯理論是否等於好咖啡的唯一標準?本文將帶你深入認識金杯理論、發展史與判斷標準,並討論近年來對金杯理論的反思,幫你找到符合自己喜好的咖啡評比標準。


金杯理論(Golden Cup Standards)是什麼?

在咖啡沖煮的世界裡,金杯理論(Golden Cup Standards)是一套評斷咖啡風味的標準,以「咖啡液中的總溶解固形物濃度(Total Dissolved Solids,TDS)」與「咖啡萃取率(Percent Extraction,PE)」兩項數值,作為衡量咖啡風味的參考依據。


咖啡液體中的總溶解固形物濃度 TDS

TDS 指的是在咖啡沖煮過程中,被水萃取並溶解於咖啡液中的所有固體物質的總量(如有機酸、醣類、揮發性化合物與油脂等風味物質),以「咖啡液中的風味物質總量」與「總水量」之間的比例表示。


例如,一杯 100 克的咖啡液中,若含有 1.25 克的風味物質與 98.75 克的水,那麼這杯咖啡的 TDS 為 1.25%。TDS 代表咖啡液中「已被萃取出的物質濃度」,也就是我們實際入口時感受到的濃度。TDS 數值越高,咖啡越濃;數值越低,則咖啡越淡。


・計算方式:TDS (%) = 溶解的咖啡萃取物重量 ÷ 咖啡液總重量 × 100

・測量方式:使用濃度計(Refractometer)


咖啡萃取率 PE

PE 是指在沖煮過程中,咖啡粉中有多少可溶性成分被實際轉移至咖啡液中。簡單來說,是「被萃取出的可溶性物質」,佔「原始咖啡粉總重量」的比例。PE 反映了咖啡萃取的完整性與均衡性,是評估沖煮效率的重要指標。


・計算方式:PE (%) = TDS × 咖啡液總重量 ÷ 咖啡粉重量


金杯理論的理想咖啡

TDS 與 PE 看似相近,實際上反映的是咖啡風味的不同面向:

TDS 測量的是「咖啡喝起來有多濃」,取決於咖啡液本身的濃度。
PE 則是「咖啡粉中有多少成分被萃取出來」,是評估萃取效率的指標。


且 TDS 高並不必然代表 PE 高,反之亦然,因為 TDS 受咖啡液體總量影響,也可能因用水量少而導致濃度高。

舉例來說,有兩杯 100 公克的咖啡飲品:

A 咖啡:TDS 1.5%、PE 10%
B 咖啡:TDS 0.9%、PE 25%


A 咖啡使用的水較少,因此濃度較高,咖啡液較濃,但因萃取率低,可能導致風味單薄、偏酸;B 咖啡則使用較多水,濃度較低,但萃取率高,表示提取了較多成分,也可能出現過萃導致的苦澀或尾韻雜味。

根據金杯理論,理想咖啡口味平衡,濃淡和強度均適中。金杯標準的理想 TDS 與 PE 數值為:

TDS = 1.15%~1.35%
PE = 18%~22%

由於一般居家沖煮較難測量 TDS 與 PE,因此多數人會參考粉水比作為實用指標。將比例控制在 1:15~1:18 之間,通常能接近理想的濃度與萃取範圍,有助於沖出接近金杯標準的平衡風味。


金杯理論是怎麼來的?

金杯理論的歷史悠久,起源可追溯至 1957 年,美國化學家厄尼斯特・厄爾・洛哈特(Ernest Earl Lockhart)1957 年發表的論文《以咖啡飲品中可溶性固體作為衡量咖啡品質指標(The Soluble Solids in Beverage Coffee as an Index to Cup Quality)》。論文中提出的經典咖啡萃取控制圖表(Classic Coffee Brewing Control Chart),衍伸出金杯理論的標準。


此圖表的縱軸為「咖啡強度」,以「總溶解固形物濃度(TDS)」表示;橫軸則為「萃取率(PE)」。圖表將這兩個數值分成九個區塊,對應不同的風味與濃淡組合,中心區塊即為風味與濃度最均衡的「金杯區」。
  


其後,美國精品咖啡協會(Specialty Coffee Association of America,SCAA)以萃取控制圖表中的「金杯區」作為基準,整理出金杯理論的標準,形成業界公認的參考值。SCAA 在 2015 年修訂的《金杯標準》文件中,明定金杯咖啡的規範:


・粉水比:
每公升水使用 55 公克咖啡,允許範圍為 ±10%,即 49.5~60.5 克/升
 

・接觸水溫:
沖煮時咖啡粉與水接觸的溫度為約 93.0°C ±3°C


目前,美國與歐洲的精品咖啡協會(SCAA 與 SCAE)已合併為精品咖啡協會(SCA),並提供咖啡機金杯認證服務。符合金杯標準的咖啡機,除達成 TDS 與 PE 標準外,也需考量感官品質與溫度穩定性等因素。

 


金杯理論是絕對的嗎?

金杯理論提供了具客觀性、可量化的沖煮標準,對咖啡研究與教學具有重大意義。然而,隨著沖煮技術發展,近年也出現對金杯理論的不同看法:


1. 預設「平衡風味為大眾偏好」

金杯理論的標準所追求的是濃淡與強度適中的咖啡風格,並以此為最理想的咖啡,但這樣的標準沒有考慮到每個人對咖啡可能有不同的偏好。


2. 實用性不足

金杯理論的標準以 TDS 和 PE 兩項數值的百分比來劃分,限定在 1.15~1.35% TDS 和 18%~22% PE 的範圍內。但即使是經驗豐富的咖啡師,也不一定能準確分辨出 1.35% 和 1.40% TDS 或 17% 跟 18% PE 之間的細微差異。

另一方面,TDS 和 PE 數值在居家沖煮咖啡時,也較難準確測量,對一般咖啡愛好者而言操作門檻較高。


3. 忽略咖啡風味的多樣性

金杯理論中,僅聚焦於 TDS 跟 PE 兩個數值,未涵蓋咖啡豆本身與烘焙後的其他特色,例如花果香、堅果香、巧克力風味、酸感等等。


咖啡沖煮沒有絕對,也不是非黑即白;一百個人心中,可能有一百種理想的咖啡風格。偏好平衡,也可以選擇繼續以金杯咖啡的標準沖煮,或是根據自身對濃淡和風味的喜好,參考金杯標準,再進行調整,改變水溫、水量、沖煮時間、沖煮方式等,找到自己獨一無二的理想咖啡。


Femobook 電動磨豆機

不論你是否追求風味平衡的金杯咖啡,選用新鮮現磨的咖啡豆,始終是沖煮理想風味的第一步。Femobook 電動磨豆機讓你輕鬆掌握研磨關鍵,細緻調整咖啡粉粗細,精準控制萃取效率。機身設計易拆易裝,清潔刀盤無負擔,且重新組裝後不需再次校正,確保每次研磨的穩定性與一致性。


A2 隨身型充電磨豆機僅約 21 公分高、600 公克重,小巧便攜,搭配大容量豆倉與粉杯設計,無論居家沖煮或外出旅行,都能輕鬆滿足使用需求。


 

已加入購物車
已更新購物車
網路異常,請重新整理